孔子
日期: 2018-09-24 16:28:52
作者:
點擊數: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受業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統治者尊為至圣、大成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他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渡壓迫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弄殺。他的學說成為我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主張“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孔子的教育活動不但培養了眾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文學界百花齊放的今天,孔子的思想理論及其儒學經典仍處于重要的位置,在全世界的范圍都擁有大量的學生學習。
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