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本書描繪了漢唐時期前來“東土”譯經講佛的胡僧群像。史書經卷之中,跋山涉水而來的胡僧總是帶著濃重的傳說色彩。西域王子、天竺神僧、一葦渡江、日行千里……負笈東來的胡僧到底是怎樣的形象?此書便著力于描繪背負經卷、疾步前行的西域與天竺胡僧,將史書中陌生的名字還原回歷史中的血肉之軀。在講述胡僧故事的同時,也隨手描出一部中外交往史,輕松而不失嚴謹。
尚永琪,1969年生,甘肅省民樂縣人,歷史學博士。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歷史系教授,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理事等職,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佛教傳播史、絲路文明史、形象史學與動物史的研究。著有《漢唐之際佛教傳播中的北方社會群體研究》《鳩摩羅什及其時代》《北燕史》《蓮花上的獅子:內陸歐亞的物種圖像與傳說》等。
導言 負笈東來的西域胡僧
第一章 漢晉時期的大月氏僧人
大月氏僧人支樓迦讖與支謙
“敦煌菩薩”竺法護
漢晉時期來華的其他大月氏僧人
大月氏僧人的種族問題
第二章 傳道中原的安息國僧人
東漢末年的譯經家安世高
“騎都尉”安玄、安法賢與曇帝
三論宗創始人胡吉藏
第三章 隨商隊東來的康居僧人
康僧會與東漢三國時期的康居僧人
東晉時期的康居僧人康僧淵
十六國時期的康居僧人
南北朝時期的康居僧人
華嚴三祖法藏與隋唐時期的康居僧人
第四章 龜茲國帛姓僧侶與佛教東傳
龜茲王族與帛姓僧侶的關系
漢晉之際在涼州、洛陽等地的龜茲譯經僧
高傲的龜茲國王子帛尸梨蜜多羅
神僧佛圖澄在后趙的傳教
帛姓僧侶與中國尼寺的建立
第五章 罽賓僧人與佛經的早期傳譯
僧伽跋澄與僧伽提婆
“赤髭毗婆沙”佛陀耶舍
“青眼律師”卑摩羅叉
弗若多羅和曇摩流支
曇摩耶舍與曇摩掘多
曇摩密多與求那跋摩
第六章 于闐高僧與西域佛經東傳
智勝與求那跋陀
實叉難陀在長安、洛陽的譯經活動
提云般若、智嚴與尸羅達摩
第七章 師子國僧人
師子國商人與僧人
師子國婆羅門僧在長安傳教的失敗
師子國比丘尼鐵薩羅與高僧迦蜜多羅
第八章 曇無讖與北涼佛教
西域大咒師曇無讖
曇無讖在姑臧的活動
曇無讖與北涼佛教
第九章 鳩摩羅什與十六國時期的長安僧團
鳩摩羅什的家世與出家
鳩摩羅什對說一切有部經典的學習
鳩摩羅什由小乘轉向大乘
前秦王苻堅與鳩摩羅什東來長安
后秦王姚興與鳩摩羅什譯場之建立
以鳩摩羅什為核心的長安僧團的形成與發展
第十章 天竺禪僧佛馱跋陀羅
佛馱跋陀羅傳教長安
佛馱跋陀羅與鳩摩羅什的沖突
佛馱跋陀羅在江南的活動
第十一章 菩提達摩與中國禪宗
菩提達摩與梁武帝
一葦渡江與慧可立雪
達摩、慧可與楊衒之
第十二章 “開元三大士”與唐代密宗
烏荼國國王善無畏
中天竺王子金剛智
北天竺高僧不空金剛
第十三章 隋唐時期來華的印度僧人、
阇提斯那與印度面酵技術
朝拜文殊道場的佛陀波利與般剌若也
菩提流志、釋蓮花與般若
在長安譯經的阿地瞿多等印度僧人
第十四章 西域商人與胡僧
西域商人與佛教傳播
西域商人與來華傳教胡僧
第十五章 傳教胡僧中的西域王子
帕提亞古國與兩個同名的安息王子
莎車、龜茲與烏荼國王子
罽賓國王子求那跋摩
月婆首那、菩提達摩與“王子式菩薩”造像
第十六章 胡族僧人與舍利信仰
傳說中的“八王分舍利”
康僧會與“感應舍利”
連眉禪師祈請舍利
阿育王塔舍利與古銅像舍利
第十七章 西域僧人與海上航行
漢唐之際西域僧人的海洋航行
天竺僧人那伽仙在中國與扶南航道的航行
釋慧深的跨洋航行與“扶桑國”
第十八章 西域僧人的神異傳教手段
龜茲神僧佛圖澄
佛圖澄的神奇幻術與高明醫術
鳩摩羅什在涼州使用的幻術
早期僧史文獻中的各類神僧及其神通
“開元三大士”的魔幻傳說
第十九章 天竺與西域僧人的醫療活動
傳入中原的古印度耆婆醫學著作與婆羅門藥方
龍樹菩薩醫療典籍與行醫中原的胡僧醫方
在中原行醫的天竺與西域僧人
初版后記
再版后記
參考文獻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03140368 |
| 條碼 | 9787203140368 |
| 編者 | 尚永琪 著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開本 | 其他 |
| 裝幀 | 精裝 |
| 頁數 | 371 |
| 字數 | 277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紙張 |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