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許多朋友對哲學產生興趣,要我推薦一本入門書。我不揣冒昧,就誠懇介紹《哲學與人生》,并且說明理由:“這是我在臺灣地區地區大學所講的一門通識課程,聽眾對象是大學生,內容算是深入淺出,知識亮點也都作了適當的鋪陳。加上從口語轉記為文字,可讀性較高。”為了善盡一個作者的責任,我利用假期仔細校訂《哲學與人生》,并且增加第十五章與附錄。第十五章的標題是“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代表我近期思考有關哲學與人生關系的心得,可以作為《哲學與人生》的總結。
哲學課可以是很令人生厭的,也可以是很引人入勝的,就看誰來上這門課了。誰來上是重要的。與別的課以傳授知識為主不同,在哲學課上,傳授知識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標是點燃對智慧的愛,引導學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問題。要達到這個目標,哲學教師自己就必須是一個有著活潑心智的愛智者。他能在課堂上產生一個磁場,把思想的樂趣傳遞給學生。他是一個證人,學生看見他便相信了哲學決非一種枯燥的東西。這樣一個教師當然不會拿著別人編的現成教材來給學生上課,他必須自己編教材,在其中貫穿著他的獨特眼光和獨立思考。
《哲學與人生》兼顧西方與東方哲學,在開宗明義介紹“哲學是什么”之后,作者以西方為焦點,探討“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話與悲劇”。這些是普遍的知識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學的途徑。西方哲學家之中對人生作過親切考察的不在少數,作者從哲學原意延伸而出,引經據典,給讀者提供一個哲學、以及怎樣應用哲學的基本概念。既有理論定義又有明確的邏輯方法。作者接著以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與當代的“存在主義”為代表,并且以“荒謬之超越”為其壓軸,由此顯示現代人困處于荒謬情境,仍可力圖超越。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畢業于臺灣地區地區大學哲學系,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地區地區大學哲學系教授。
曾任臺灣地區地區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曾被臺灣地區地區《民生報》評選為“大學很熱門教授”,并獲臺灣地區地區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獎。其作品曾獲臺灣地區地區中正文化獎、優選文藝獎。是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的嘉賓主持及山東衛視《新杏壇》首席主講專家。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成就,著述繁多,范圍涵蓋哲學、教育、宗教、文化、心理勵志。其學術論著融貫古今與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出,是當代華人世界認可的品質國學研究專家。
傅教授還是一位杰出的演講家。近年來,每年演講達兩百多場,態度真誠,條理清晰,理融辭暢,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2006年首開大陸問道,先后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國學演講,引起了熱烈反響。
目錄
自序 哲學與人生
第一章 哲學是什么
第二章 思想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第四章 神話與悲劇
第五章 蘇格拉底
第六章 存在主義
第七章 荒謬之超越
第八章 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特質
第九章 儒家的風格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第十一章 藝術與審美
第十二章 宗教與永恒
第十三章 教育與自我
第十四章 文化的視野
第十五章 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
附錄 何謂真善美圣
靠前章 哲學是什么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前347) 談起希臘文化,“轉頭必見柏拉圖”。他曾親炙蘇格拉底,肯定靈魂是人的真我。
真理存在,那就是吾人理性所對應的“理型”(eidos)。理性是“發現”而非“發明”理型,所以他不是唯心論者。善的理型有如太陽,照亮一切存在,也為人生指示了正確的道路。懷特海說:“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只不過是柏拉圖思想的一系列注解而已。”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國哲學家,宣稱“上帝已死”,想要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促使人類走向“超人”的境界。他批判流俗的道德與偽善的信仰,強調“求權力的意志”,要讓生命的勢能盡力發揮。他的見解對存在主義頗有啟發。請參考本書第六章。
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 西方的典型哲學家,先研究自然哲學,后探討人生問題,強調“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只要真正認識了德行的本質,就會自然走上善途。如何認識?經由反詰、對話、歸納、辯證等方法,發現自己無知,進而覺悟“知與德不分”,走上人生正途。生平沒有著作,但是啟發柏拉圖寫下《對話錄》,由此影響世人極為深遠。請參考本書第五章。
杯特海(Alfred N.Whitehead,1861—1947) 二十世紀貫通科學、哲學與宗教的代表人物。創立“歷程哲學”,主張歷程(過程)即是真實,一切皆相涵互攝為一個整體。以機體主義(Organism)取代西方近代以來的機械主義(Mechanism)。
他有開闊的視野,甚至說過:“我們對中國的藝術、文學與人生哲學知道越多,就會越羨慕這個文化所達到的高度……從歷史的綿延與影響的廣度來看,中國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來很偉大的文明”。對一般人而言,“哲學”是一個既抽象又空洞的詞匯。有些人笑稱,所謂的哲學家,就是整天在一間漆黑的屋子里尋找一只黑貓的人。亦即,他所說的一切全憑個人想象,而無法證明到底有沒有這樣的一只貓;也有人抱怨,哲學是把簡單的東西說得很復雜,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說成你不懂。然而,真是如此嗎?在開宗明義的靠前章要特別說明,這種一般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到圖書館查看資料,必須根據書目編號,這時會發現編號“0”代表總類,也就是辭典、百科全書之類的工具書;編號“1”則是哲學類。為什么哲學會被排在靠前號呢?這是因為在西方的學術傳統里,早就界定了哲學的作用,認為哲學具有基礎性與整合性,既能為一切知識奠基,又能統合所有的知識。
人類的經驗是多樣而分散的,尤其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我們總是希望對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確的抉擇。“博士學位”的英文是Ph.D.,Ph.D.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學博士”,表示任何一門專業的學科,學到很后所抵達的境界都是哲學的層次。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東方出版社 |
| ISBN | 9787506044424 |
| 條碼 | 9787506044424 |
| 編者 | 傅佩榮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12-05-01 00:00:00.0 |
| 開本 | 16開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332 |
| 字數 | 320.00千字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紙張 |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