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土壤肥料學》: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
《土壤肥料學》在論述土壤肥料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強調了理論的實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適當補充了當代土壤肥料發展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成果。系統地介紹了土壤固相組成、土壤礦物質組成與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土壤孔性及土壤結構性和耕性、土壤膠體、土壤溶液、土壤酸堿性、土壤肥力因素、土壤形成、分類與分布、土壤退化與土壤質量、土壤環境背景值和容量、土壤污染和防治、世界和我國土壤資源與改良利用、植物營養與施肥基本理論、化學肥料、有機肥料和生物肥料、配方施肥技術、施肥與人類健康等內容。書后有相關的實驗、實習指導和附錄。
《土壤肥料學》既可作為種植類本科各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農林院校其他專業師生以及從事土壤肥料科研、生產、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緒論
一、土壤、肥料和土壤肥力
二、土壤和肥料在農業生產和自然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
三、土壤肥料科學發展概況
四、土壤肥料學的任務
復習思考題
第一章土壤的固相組成
第一節土壤礦物質
一、主要的成土礦物
二、土壤礦物質土粒的分級
三、土壤質地
第二節土壤有機質
一、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和組成
二、土壤有機質的轉化
三、土壤腐殖質
四、土壤有機質的作用及其調節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性質
第一節土壤的交換吸收性
一、土壤吸收作用的類型
二、土壤陽離子交換量與鹽基飽和度
三、陽離子交換吸收的意義
第二節土壤酸堿性與緩沖性
一、土壤酸堿性的概念
二、土壤酸性
三、土壤堿性
四、土壤酸堿反應與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長的關系
五、土壤緩沖性
第三節土壤孔隙性
一、土壤孔隙及孔性的概念
二、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和孔度
三、土壤容重的用途
四、土壤孔隙類型
五、影響土壤孔隙狀況的因素
六、土壤孔性的生產意義
第四節土壤結構性
一、土壤結構的類型
二、團粒結構的優越性
三、創造良好結構的措施
第五節土壤耕性
一、衡量土壤耕性好壞的指標
二、土壤耕性與土壤結持性的關系
三、影響土壤耕性的因素
四、宜耕期的選擇
五、少耕和免耕
第六節土壤膠體
一、土壤膠體的種類
二、土壤膠體的構造
三、土壤膠體特性
四、土壤膠體對土壤肥力的貢獻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土壤水分、空氣、熱量狀況
第一節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態與有效性
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
三、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
四、土壤水分的調節和合理用水
五、土壤水分的運動
六、土壤溶液
第二節土壤空氣
一、土壤空氣的組成
二、土壤空氣的更新
三、土壤通氣性對作物生長發育和土壤養分轉化的影響
四、土壤通氣性的調節
第三節土壤熱量
一、土壤熱量的來源及影響因素
二、土壤熱性
三、土壤溫度與作物生長
四、土壤溫度的調節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土壤的形成、分布和分類
第一節成土母質的形成
一、組成土壤的巖石
二、巖石礦物的風化
三、主要成土母質
第二節土壤的形成因素
一、成土母質因素
二、氣候因素
三、地形因素
四、生物因素
五、時間因素
六、人為因素對土壤形成和演變的影響
第三節土壤形成過程
一、土壤形成的基本規律
二、土壤主要成土過程
三、土壤類型分化及土壤剖面發育
第四節土壤的分類和分布規律
一、土壤分類的目的和意義
二、我國現行的土壤分類的原則
三、土壤的分類系統
四、我國土壤的分布規律
第五節我國土壤主要類型
一、東北地區主要土壤類型
二、華北及淮北平原的主要土壤
三、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旱地土壤
四、黃土高原的主要土壤
五、西北干旱地區的主要土壤
六、江南地區的紅壤和磚紅壤性土壤
七、云貴高原的黃壤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土壤退化與土壤質量
第一節土壤退化的概念和分類
一、土壤退化的概念
二、土壤退化的分類
第二節我國土壤資源的現狀與退化的基本態勢
一、我國土壤資源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二、我國土壤退化的現狀與基本態勢
第三節土壤退化主要類型及其防治
一、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
二、土壤侵蝕
三、土壤鹽漬化與次生鹽漬化
四、土壤潛育化與次生潛育化
第四節土壤質量及評價
一、土壤質量的概念
二、土壤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
三、土壤質量的評價方法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土壤環境背景值和容量
第一節土壤環境背景值
一、土壤環境背景值概念
二、影響土壤環境背景值的因素
三、研究土壤環境背景值的意義
四、土壤環境背景值的確定
五、土壤環境背景值的應用
第二節土壤環境容量
一、土壤環境容量的概念
二、土壤環境容量的確定
三、土壤環境容量的影響因素
四、土壤環境容量的應用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土壤污染和防治
第一節土壤環境污染概述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及危害的特點
二、土壤自凈能力及土壤污染的判定指標
第二節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
一、土壤中污染物質的來源和種類
二、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與危害
三、土壤的有機物污染與危害
四、土壤的化肥污染與危害
第三節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與凈化
一、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
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轉化和降解
三、重金屬和農藥的殘留
第四節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提高保護土壤資源的認識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土壤資源與改良利用
第一節土壤資源
一、世界土壤資源概況
二、我國土壤資源概況
三、土壤資源評價
第二節土壤的培肥
一、肥沃土壤的一般特征
二、培肥土壤的措施
第三節主要低產土壤的改良利用
一、低產土壤形成的原因
二、低產土壤的改良利用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植物營養與施肥原理
第一節植物必需營養元素
一、植物體的組成
二、植物必需營養元素及其判斷的標準
第二節植物對養料的吸收
一、生物膜
二、根部對無機態養料的吸收
三、根部對有機態養料的吸收
四、根外營養
第三節影響植物吸收養料的外界環境條件
一、氣候條件
二、土壤條件
第四節作物的階段營養
一、作物各生育時期的營養特性
二、作物根的特性
第五節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必需元素不可代替律
二、養分歸還學說
三、最小養分律
四、報酬遞減律
第六節環境條件與施肥
一、氣候條件與施肥
二、土壤肥力與施肥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化學肥料
第一節化學肥料概述
一、化學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二、化學肥料的種類
三、化學肥料的特點
第二節植物氮素營養與化學氮肥
一、作物的氮素營養
二、土壤氮素狀況
三、常用氮肥種類、性質和施用
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第三節植物磷素營養與磷肥
一、植物的磷素營養
二、土壤的磷素狀況
三、常用的磷肥種類、性質和施用
四、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徑
第四節植物鉀素營養與鉀肥
一、植物的鉀素營養
二、土壤中鉀素狀況
三、常用鉀肥的種類、性質和施用
四、鉀肥的有效施用
第五節鈣、鎂、硫營養及鈣、鎂、硫肥
一、鈣、鎂、硫對植物生長發育的作用
二、土壤中鈣、鎂、硫的含量、形態和轉化
三、鈣、鎂、硫肥的性質及施用
第六節土壤中微量元素及微量元素肥料
一、土壤微量元素豐缺標準
二、常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成分與性質
三、作物缺乏某種微量元素的一般癥狀
四、微量元素肥料的一般施用技術
五、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項
第七節復混肥料
一、復混肥料的含義和養分量表示方法
二、復混肥料的分類
三、復混肥料的特點
四、常用復混肥料的性質和施用
五、復混肥料有效施用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有機肥料和生物肥料
第一節有機肥料概述
一、有機肥料的種類
二、有機肥料的作用
三、有機肥料的特點
四、有機肥料的科學施用
五、有機肥的礦化
第二節糞尿肥
一、家畜糞尿
二、廄肥
三、禽糞
第三節秸稈肥
一、堆肥
二、漚肥
三、秸稈直接還田
四、沼氣池肥
第四節綠肥
一、綠肥的種類
二、綠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三、綠肥的種植方式
四、主要綠肥作物的生長習性
五、綠肥的合理施用
第五節泥雜肥
一、泥炭
二、餅肥
三、泥土類肥料
第六節生物肥料
一、生物肥料的功效
二、生物肥料的有效使用條件
三、常用的生物肥料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配方施肥技術
第一節配方施肥概述
一、配方施肥的含義
二、配方施肥的理論依據
三、配方施肥的作用
第二節配方施肥的方法
一、地力分區(級)配方法
二、目標產量配方法
三、肥料效應函數估算法
第三節肥料的混合與配制
一、肥料混合配制的必要性
二、肥料混合配比的原則
三、化學肥料的混合
四、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的混合
五、肥料的混合比例與計算
六、肥料混合的配制方法
七、肥料與農藥的混合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施肥與人類健康
第一節施肥與環境污染
一、施肥與全球變暖
二、施肥與生態環境
第二節施肥與農產品品質安全和人體健康
一、碳、氫、氧與人體營養
二、氮肥施用與農產品品質安全和人體健康
三、磷肥施用與農產品品質安全和人體健康
四、鉀肥施用與農產品品質安全和人體健康
五、鈣、鎂、硫肥施用與人類健康
六、微量營養元素肥料施用與人類健康
第三節環境保全型施肥技術
一、環境保全型施肥的目標與要求
二、減少環境污染的施肥技術
三、綠色食品生產的施肥
四、環境保全型施肥新技術
五、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第四節養分資源的綜合管理
一、養分資源概述
二、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概述
三、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技術
復習思考題
土壤肥料學實驗實習指導
實驗一土壤樣本的采集與制備
實驗二土壤含水量的測定
實驗三土壤田間持水量的測定
實驗四土壤質地的測定
實驗五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測定
實驗六土壤酸堿度的測定
實驗七土壤堿解氮的測定
實驗八土壤中速效性磷的測定
實驗九土壤中速效性鉀的測定
實驗十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
實驗十一水稻土中硫化氫含量的速測
實驗十二化學肥料定性鑒定
實驗十三有機肥料樣品的采集、制備及全氮量的測定
實習一肥料用量試驗
實習二土壤剖面的觀察記載
附錄
附錄一土壤肥料常用法定計量單位
附錄二植物營養元素缺乏癥檢索簡表
附錄三常用葉面肥的配制
附錄四土壤養分分級指標
附錄五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附錄六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參考文獻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065148 |
| 條碼 | 9787122065148 |
| 編者 | 趙義濤,姜佰文,梁運江 主編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09-08-01 00:00:00.0 |
| 開本 | 16開 |
| 裝幀 | |
| 頁數 | 285 |
| 字數 | |
| 版次 | 第1版 |
| 印次 | |
| 紙張 |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