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天下大同,體現了中國古人對共有和共享的理想社會的向往,也影響了近代中國人對共和政治和社會主義的理解和接受。由《禮記·禮運》等文獻所提出的“大同”“小康”的說法,可以深化我們對諸如賢能政治、禪讓和世襲、禮制以及親親、尊尊等儒家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理解。本書詳細梳理了大同、小康觀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對天下國家的認知途徑,立足于文明的多樣化、民族國家的世界體系,指出建立突破民族、地域、國家局限的人類共同意識的必要性。這可以幫助現代人理解中國傳統的秩序原理,體察近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復雜面向。
《公天下與家天下:大同、小康與儒家社會理想》
目錄
序 I004
第一章中國經典中的理想社會
社會理想也有“百家爭鳴” 004
王者無外:儒家之愛中的親情和普遍性 033
《禮記 ·禮運》之“大同”“小康”及其解釋史 048
第二章公天下與家天下
公私之間:公私觀念的演化 084
選賢與能:先秦政治轉型中的公私觀念 108
禪讓與革命:神話和理念 117
世襲制度和人倫秩序 135
平等和差序:一些理論性的延伸 158
第三章大同、小康與現代中國
康有為的“大同”“小康”論及其影響 190
無政府主義、民生主義對大同理想的再理解 234
大同理想與社會主義的中國化 248
大同觀念與新儒家的社會理想 262
史家呂思勉的大同釋義 275
出版說明 283
干春松,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中華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研究領域:儒家政治思想、儒學與現代中國等,著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制度儒學》《儒學小史》等。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20128516 |
| 條碼 | 9787220128516 |
| 編者 | 123 著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2-11-01 00:00:00.0 |
| 開本 | 32開 |
| 裝幀 | |
| 頁數 | 296 |
| 字數 | 142 |
| 版次 | 1版1次 |
| 印次 |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