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于青綠和菱格之間,追尋中國石窟藝術的美學源流】
克孜爾石窟開創了中國石窟先河,其特有的美學語言展現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成就。菱格構圖如立體連環畫,在幾何秩序中形成獨特韻律;青金石藍與孔雀石綠交織的瑰麗色彩,歷經千年風沙依然明凈如初;剛柔并濟的線條,勾勒飛天、菩薩靈動又莊嚴的身姿;悠久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賦予滄桑詩意之美,帶來無窮的想象空間……凝視克孜爾石窟壁畫與雕塑,我們見證古人巧奪天工的技藝,邂逅留存于戈壁深處的美學奇跡。
【以學者之眼,細品跨越千年的不朽珍寶】
來自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的學者趙莉等人,一窟一講,帶來“專業級”導覽。不僅包含6個開放窟,還包括8個特窟和10個未對公眾開放的洞窟。結合實地勘探、文獻考據與海外流失文物追蹤成果,系統解讀石窟藝術風格演變脈絡。通過90個核心概念、各窟游覽路線圖、300幅高清實拍照片和復原圖,開啟一場沉浸式的石窟藝術之旅。無需遠赴現場,即可與千年前的藝術家隔空對話。
【以石窟為鏡,照見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交融】
中原的撥浪鼓與印度的雞婁鼓互相應和,中亞地區的紋樣出現于漢風服飾的衣襟上,輾轉萬里而來的青綠顏料在中國西部的崖壁上熠熠生輝——克孜爾石窟如同一個“萬花筒”,希臘、伊朗、印度和中國的藝術風格在此交融,淬煉出獨特的龜茲美學,訴說千百年來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交融,彰顯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磅礴氣象。
【以故事為鑰,解鎖古龜茲人的生活哲學和社會百態】
克孜爾石窟以其豐富的故事壁畫,被譽為“故事畫的海洋”。書中特別收錄近70個生動的壁畫故事,從“月明王施眼”的悲壯到“猴王智斗水妖”的機智,從“釋迦菩薩超越九劫”的堅韌到“菩薩行慈不怖眾生”的慈悲,以現代語言詮釋古人生活哲學。獨特的圖像敘事更記錄了千年前的西域生活圖景,精美服飾、豐富樂舞、繁榮商貿、珍禽異獸,繪制一部鮮活的古代西域文明圖志。
公元3世紀,在龜茲古國赭紅色的山崖間,一群能工巧匠鑿山開窟,克孜爾石窟由此誕生。它早于敦煌莫高窟一百多年,坐落于絲綢之路的要沖之地,以獨特的菱格構圖和青綠設色,譜寫多種文明交融、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篇章,深刻影響了后來開鑿的四大石窟。
克孜爾石窟研究所研究員趙莉,30年全球尋訪,追蹤流失海外的壁畫殘片,通過實地考察、檔案考證、壁畫復原,讓克孜爾石窟藝術煥發新生,走進大眾。本書凝聚她與同事多年研究成果,結合專業視角與通俗講解,從精妙的石窟形制到珍貴的文物遺存,從重要壁畫的深層解密到鮮為人知的發掘故事,帶領讀者開啟一場堪比實地游覽的石窟之旅。
本書選取24個代表性洞窟,含6個開放窟、8個特窟和10個未開放洞窟,通過約90個核心概念、70篇壁畫故事、300幅高清圖片,全方位呈現中國石窟藝術源頭的藝術風采。幾何韻律的菱格構圖、青綠設色的瑰麗色彩、剛柔并濟的靈動線條,細品多種文明碰撞下的藝術特色;定格于壁畫上的商旅駝隊、樂器演奏、華美服飾、農耕場景,重現古代西域人的生活畫卷。仿佛穿越時空,見證千年藝術瑰寶的永恒魅力。
趙莉,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原新疆龜茲研究院)研究館員,72022年"新疆工匠人物"獲得者.1992年大學畢業后主動要求到克孜爾千佛洞工作,至今30多年,一直從事石窟寺考古及藝術研究工作.2012-2013年,受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派遣,在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做訪問學者;2002-2016年,先后赴德、美、日、法、俄、韓等國,調查研究海外新疆文物.著有《克孜爾石窟內容總錄》(合著)《新疆佛教遺址)(合著)、《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研究》等.
楊波,歷史學博士,畢業于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石窟考古與藝術.在《西域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學輯刊》《吐魯番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賈偉加,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文博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龜茲石窟闡釋利用.在《西域研究》吐魯番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前言
第一章
犍陀羅之風:龜茲風藝術的開端
第118窟
第47窟
第77窟
第48窟
第二章
青與綠的交織:龜茲風格的形成
第38窟
第32窟
第三章
故事畫的海洋:龜茲風藝術的黃金時代
第17窟
第34窟
第8窟
第10窟
第27窟
新1窟
第69窟
第205窟
第175窟
……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21773484 |
| 條碼 | 9787521773484 |
| 編者 | 趙莉 等 著 著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開本 | 16開 |
| 裝幀 | 精裝 |
| 頁數 | 371 |
| 字數 | 290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紙張 |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