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研究》由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徐向峰、葉玉鋼、盧碧蓉、岳麗霞四位博士研究生合著完成,從農業文化遺產研究現狀出發,圍繞基本概念的理論展開分析,對云南省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歷史淵源與分布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從理論和實踐層面詳細闡述了興邊富民戰略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內在邏輯關系。書中對云南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現狀與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分析,并從理念、制度、機制、技術等方面對有效推進云南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與措施,對加強邊疆治理、加快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實現邊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現狀 6
1.2.1 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特征與類型研究 6
1.2.2 農業文化遺產的多元價值與發展研究 8
1.2.3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與興邊富民研究 9
1.2.4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困境研究 10
1.2.5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對策研究 12
1.3 基本概念 13
1.3.1 文化遺產 13
1.3.2 農業文化遺產 14
1.3.3 興邊富民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16
1.4 研究框架 17
1.4.1 研究的問題 17
1.4.2 研究的內容 17
1.4.3 研究思路 18
1.4.4 研究方法 18
1.4.5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19
第2章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的歷史淵源與主要分布 21
2.1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形成的自然環境與社會背景 22
2.1.1 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22
2.1.2 云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25
2.1.3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復合系統 26
2.1.4 云南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 28
2.1.5 云南劍川稻麥復種系統 29
2.1.6 云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30
2.1.7 云南騰沖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 31
2.1.8 云南文山三七種植系統 32
2.2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的構成 33
2.2.1 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33
2.2.2 云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35
2.2.3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復合系統 37
2.2.4 云南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 38
2.2.5 云南劍川稻麥復種系統 39
2.2.6 云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40
2.2.7 云南騰沖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 42
2.2.8 云南文山三七種植系統 43
2.3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的起源及歷史演變 45
2.3.1 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45
2.3.2 云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46
2.3.3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復合系統 47
2.3.4 云南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 48
2.3.5 云南劍川稻麥復種系統 49
2.3.6 云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49
2.3.7 云南騰沖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 50
2.3.8 云南文山三七種植系統 51
第3章 興邊富民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內在邏輯關系 53
3.1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是實現興邊富民的重要條件 54
3.1.1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是實現興邊富民的生產要素保障 54
3.1.2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可滿足興邊富民的生產力要求 60
3.1.3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可滿足興邊富民的生產關系要求 63
3.2 興邊富民是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終極目標之 68
3.2.1 建設富庶的云南農村是實現興邊富民的根本性目標 68
3.2.2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是實現興邊富民的階段性目標 72
3.2.3 打造優越的生態環境是實現興邊富民的長期性目標 75
3.3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實現興邊富民相互促進 79
3.3.1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興邊富民統一于我國的根本奮斗目標 79
3.3.2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實現興邊富民統一于我國的根本立場 84
3.3.3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實現興邊富民統一于我國的根本任務 88
第4章 云南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97
第5章 興邊富民視域下云南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路徑機制 139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446212 |
| 條碼 | 9787512446212 |
| 編者 | 徐向峰葉玉鋼盧碧蓉岳麗霞 著 |
| 譯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1-01 00:00:00.0 |
| 開本 | 其他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
| 字數 |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紙張 |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