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電影美學作為一種理論形態,其指向性涉及電影、理論、美學、藝術、歷史、語言和文化等一系列用語含義的厘清和界定,以及如何運用美學方法來觀察和描述電影作品表達系統內嵌的召喚結構。很多理論問題包括美學理論問題到最后都歸結為和聚焦到語義辨析和確認的問題。本書分為電影美學論和電影作品論兩大部分:電影美學論包括理論形態、電影本體、美學方法。電影作品論包括表意系統、召喚結構、時代特征。
本書對電影美學研究范圍內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進行了重要的理論闡述和梳理。在電影美學、電影理論的基本概念、方法論和觀念等諸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論建樹。對于中國的美學學科及電影美學學科建設,以及中國的電影高等專業教育,乃至對于中國的高等文科及藝術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 形態:理論
1.階段與模式
2.差異與關聯
3.要件與價值
二 本體:電影
4.電影媒介
表面/現象;電影/狀態;傳播/形式
5.電影藝術
所是/作為;藝術/界定
6.電影語言
當成/作為;系統/標準
7.電影文化
電影/媒介;電影/文化
三 方法:美學
8.美學現狀
研究/指向;譜系/節點
9.可接受性
理念/本質;模型/標本
10.評估系統
系統/歸屬;系統/功能;基因/細胞
11.電影美學
名義/緣起;存在/指向
四 表意:系統
12.系統構成
層級圖示;線索/圖示
13.表意驅動
知覺起點;故事起點;思想起點;特征起點
14.表意單元
知覺單元;故事單元;思想單元;特征單元
五 召喚:結構
15.關聯轉換
關聯規定:相似與接近;關聯/指向
16.穿透結構
結構/共鳴;黃金分割
17.權重綜合
指標權重;均衡原則;極致原則
18.全息有機
全息/分形;片頭/片尾
六 時代:特征
19.態度消解性
20.結構拼接性
21.故事決定論
多結局故事;單結局故事
22.戲仿游戲性
23.欲望驅動化
結語
王志敏,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會員、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2002-200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系主任、《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主編,曾兼任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電影美學教學及研究工作,致力于電影學及電影美學基礎理論問題的探索。出版著作《元美學》(1988)、《電影美學分析原理》(1993)、《現代電影美學基礎》(1996)、《中國電影與意境》(2000)、《現代電影美學體系》(2006)、《電影語言學》(2007)、《電影批評》(2010)、《電影美學形態研究》(2010)等十余部,近期發表論文《電影理論:面向電影的我思》《現實關愛,青春記憶和歷史玄想:中國電影的美學呼喚》《電影作品的審美召喚系統描述》《電影本體之問與形態選擇》等多篇。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106057367 |
| 條碼 | 9787106057367 |
| 編者 | 王志敏 著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 開本 | 其他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313 |
| 字數 | 320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