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思維現象學作為認知現象學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思維的發生機制與本質屬性。本書聚焦思維在現象學傳統與分析哲學傳統中的共通基礎,并具體涵蓋個體經驗所涉及的知覺、語言、邏輯、具身性及情境性等核心維度;通過融合分析方法與歐陸哲學視角,全面而深入地闡釋了思維的心理過程,以及對思維對象的經驗感知與處理機制。這一研究不僅有助于拓展和深化認知現象學領域的學術論爭,更為分析哲學路徑與歐陸哲學路徑就思維的表象論展開深度對話奠定了基礎。
目錄
叢書序
導論 1
第一節 認知現象學之爭 2
第二節 意向性問題 5
第三節 內省 11
第四節 各章節概要 14
注釋 18
參考文獻 19
第一章 認知現象學的特征 23
第一節 背景:認知現象學的存在及其特征 23
第二節 認知現象學的多樣性 25
第三節 波爾查諾論判斷 26
第四節 間奏:拉姆齊語句的靈活性 28
第五節 作判斷的現象學 29
注釋 37
參考文獻 38
第二章 空意向與現象學特征—包容主義的辯護 40
第一節 直觀意向與空意向 40
第二節 如何發現現象學特征由什么構成 42
第三節 基于現象對比的論證 44
第四節 直觀內容的不足之處 47
第五節 空意向與知覺 49
注釋 53
參考文獻 54
第三章 關于“這個”個體的現象思考 57
第一節 現象特性的問題 57
第二節 現象學與現象特征 59
第三節 知覺經驗中顛覆“孿生”的案例 61
第四節 關于“這個”雙胞胎的顛覆性想法的案例 64
第五節 顛覆的“孿生子”與孿生世界 65
第六節 現象地思考“孿生”個體的形式 67
注釋 68
參考文獻 69
第四章 態度的認知現象學與可能性視域 71
第一節 態度的認知現象學 72
第二節 可能性視域 78
注釋 82
參考文獻 84
第五章 有意識推理中的自然意義感 87
第一節 有意識推理 87
第二節 有意識推理中的自然意義感 90
第三節 自然意義與理由、支持和蘊涵 95
注釋 100
參考文獻 101
第六章 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意向經驗的“作為結構” 103
第一節 實際情境中的“作為結構” 105
第二節 胡塞爾在《經驗與判斷》中對前謂詞經驗的分析 108
注釋 112
參考文獻 116
第七章 德雷福斯與麥克道爾的思維實踐 118
第一節 與德雷福斯的兩次交鋒 118
第二節 德雷福斯-麥克道爾爭論 120
第三節 第三種觀點:具身性的、生成性的理性 122
注釋 125
參考文獻 126
第八章 概念化思維的邊界 130
第一節 表征性思維和概念化思維錯在哪里? 131
第二節 概念化思維的辯護 135
第三節 超越概念化思維 140
注釋 143
參考文獻 144
第九章 非語言思維與交流:其語義學及應用 145
第一節 認知、思維和意義 146
第二節 思維與交流中非語言系統的現象學獲取 148
第三節 感受—非語言表征系統的一部分 150
第四節 非語言表征系統的相似語義學 152
第五節 非語言思維和交流觀點的應用 154
注釋 156
參考文獻 158
第十章 思維是什么? 159
第一節 事實經驗的現象學 159
第二節 “科學不思考” 166
注釋 175
參考文獻 177
第十一章 道德感知是高階知覺還是低階直觀? 180
第一節 現象對比論證和道德感知 181
第二節 作為高階知覺的道德感知 182
第三節 作為低階直觀的道德感知 186
注釋 189
參考文獻 190
索引 191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科學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821485 |
| 條碼 | 9787030821485 |
| 編者 | 魏屹東 著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開本 | B5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218 |
| 字數 | 265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