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中醫骨傷科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具有相對完善的學科體系,而中醫正骨手法又是其重中之重。為使中醫正骨手法這一中醫特色得以更好地普及和提高,作者從臨床實踐出發,采用圖文結合,并配以視頻的形式編撰了本書。全書分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紹中醫正骨手法的基本知識;第二章著重介紹常用的中醫正骨手法;第三章對常見骨傷科疾病分別從疾病概述、臨床表現、治療手法、手法技巧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本書文字簡明扼要,內容緊貼臨床實踐,并配有真人手法操作圖片和視頻,方便實用,真正實現“看得見的操作,聽得見的講解”。本書適合廣大中醫藥院校師生和中醫骨科基層醫生閱讀參考。
第一章 中醫正骨手法概論
第一節 中醫正骨手法的功能
一、舒筋活絡,解除痙攣
二、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三、宣通散結,剝離粘連
四、理傷整復,滑利關節
第二節 中醫正骨手法的運用原則
一、未病先防
二、治病求本
三、扶正祛邪
四、調整陰陽
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第三節 中醫正骨手法的基本要求
一、持久
二、有力
三、柔和
四、均勻
五、深透
第四節 中醫正骨手法的體位
一、患者體位
二、醫者體位
第五節 中醫正骨手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第六節 中醫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 中醫正骨常用手法
第一節 骨傷理筋手法
一、一指禪推法
二、揉法
三、 法
四、擦法
五、推法
六、摩法
七、抹法
八、搓法
九、散法
十、拿法
十一、捏法
十二、捻法
十三、掐法
十四、點法
十五、按法
十六、撥法
十七、歸法
十八、踩蹺法
十九、抖法
二十、振法
二十一、擊法
二十二、拍法
二十三、搖法
二十四、扳法
二十五、拔伸法
第二節 骨折復位手法
一、手摸心會
二、拔伸牽引
三、旋轉屈伸
四、提按端擠
五、搖擺觸碰
六、夾擠分骨
七、折頂回旋
八、推拿按摩
第三節 脫位復位手法
一、手摸心會
二、拔伸牽引
三、屈曲回旋
四、端提擠按
五、手牽足蹬
六、杠桿支撐
七、搖晃松解
第三章 常見骨傷疾病中醫正骨手法治療
第一節 常見筋傷和骨關節疾病
一、頸椎病
二、落枕
三、頸部扭挫傷
四、項韌帶勞損與鈣化
五、頸椎間盤突出癥
六、肩胛提肌損傷
七、岡上肌綜合征
八、腰椎問盤突出癥
九、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十、急性腰部扭挫傷
十一、腰肌勞損
十二、腰椎椎管狹窄癥
十三、腰骶后關節病
十四、肩周炎
十五、肩峰下滑囊炎
十六、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十七、肘關節扭挫傷
十八、肱骨外上髁炎
十九、臀上皮神經損傷
二十、梨狀肌綜合征
二十一、髖關節扭傷
二十二、髖關節滑囊炎
二十三、股二頭肌損傷
二十四、退行性膝關節炎
二十五、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
二十六、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二十七、髕下脂肪墊勞損
二十八、踝關節扭傷
二十九、踝管綜合征
三十、跟腱勞損
三十一、跟痛癥
三十二、跖痛癥
第二節 常見骨折疾病
一、鎖骨骨折
二、肱骨外科頸骨折
三、尺骨鷹嘴骨折
四、肱骨內上髁骨折
五、孟氏骨折
六、蓋氏骨折
七、跖骨骨折
八、趾骨骨折
第三節 常見脫位疾病
一、寰樞關節半脫位
二、頸椎小關節半脫位
三、肩鎖關節脫位
四、胸鎖關節脫位
五、腰椎小關節半脫位
六、腰椎滑脫癥
七、肩關節脫位
八、肘關節脫位
九、掌指關節脫位
十、髖關節脫位
十一、膝關節脫位
十二、髕骨脫位
郭長青,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針刀醫學中心主任。學術兼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協會針刀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協會針灸文獻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曾在西班牙、韓國、波蘭、新加坡講學。研究方向與重點領域:針灸古典理論的現代研究、針刀醫學基礎與臨床研究。主持、參加多項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主編專業著作160余部。
| 基本信息 | |
|---|---|
| 品牌/出版社 | 無版別 |
| ISBN | 9787521424249 |
| 條碼 | 9787521424249 |
| 編者 | 1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1.11 |
| 開本 | 16開 |
| 裝幀 | |
| 頁數 | 143 |
| 字數 | 164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