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fā)表商品咨詢]
陳垣先生是著名歷史學人,現(xiàn)代史學大家南(陳寅恪)北兩陳的“北陳”,北京師范大學有歷史影響的老校長。以往,陳垣先生的學術(shù)歷史,學界較為熟悉,也有此前已故教授劉乃和先生等編著的《陳垣圖傳》等著作系統(tǒng)介紹。 關于陳垣先生的家庭生活;以及陳垣先生廣東新會的中藥家世;長子陳樂素教授、長孫陳智超教授,一門三位著名史學家的家學淵源;陳垣先生生平資料補遺等。 本書資料性特征明顯,因作者即是陳垣先生家人,共同生活多年,有很多陳垣先生的生活、學術(shù)、交往細節(jié),尤為珍貴。
第一篇 陳垣先生的家鄉(xiāng)、家世與家庭
一、家鄉(xiāng)
二、家世
三、家庭
四、故居
第二篇 陳垣先生與學術(shù)
一、自學成才的大史學家
二、陳垣先生的學術(shù)貢獻
三、陳垣先生與明清檔案
四、陳垣先生與學人交往
第三篇 陳垣先生與教育
一、教育理念與實踐
二、教育方法
三、得意門生
四、家庭教育
第四篇 陳垣先生的晚年
一、鋦過的碗更經(jīng)久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三、老人照顧老老人
四、被迫自我檢討
五、向周恩來求助
六、遺囑及部分遺物下落不明
第五篇 新會陳氏第二代史學家:陳樂素
一、第一印象
二、父親的熏陶教育
三、從投筆從戎到以筆作槍
四、艱難歲月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厄運
六、老當益壯
七、我的遺憾
第六篇 第一個上藍天的中國婦女:洪美英
一、女界航空第一人
二、留學巴黎
三、平凡而偉大的女性
四、我的婆母勝似母親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磨難
第七篇 新會陳氏第三代史學家:陳智超
一、大樹底下難成長
二、天才少年
三、披荊斬棘,建設邊疆
四、一鳴驚人
五、迷亂的年代
六、勵耘豐收
七、珍貴的友誼
八、老驥伏櫪
第八篇 活出自己——我的人生道路:曾慶瑛
一、我的童年
二、從沒有家到有三個家
三、第一次見到他
四、人生十字路口
五、邊城少女進北京
六、終圓大學夢
七、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的五年學習
八、教師工作三十年
九、不是結(jié)尾的結(jié)語
附錄一
附錄二
曾慶瑛,女,彝族。1939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4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學院(現(xiàn)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先在北京鐵路二中任歷史教師,1977年調(diào)入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教授歷史學及年代學、校勘學、歷史地理等專題課程,期間曾赴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進修,并曾任杭州社科院南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南宋末三帝》,并與陳智超合作校補陳垣先生編輯的大型碑刻集《道家金石略》,先后發(fā)表《元世祖忽必烈》等學術(shù)論文二十余篇。
| 基本信息 | |
|---|---|
| 品牌/出版社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 ISBN | 9787303258710 |
| 條碼 | 9787303258710 |
| 編者 | 曾慶瑛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0.08 |
| 開本 | 16開 |
| 裝幀 | |
| 頁數(shù) | 428 |
| 字數(shù) | 250 |
| 版次 | 第1版 |
| 印次 |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fā)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fā)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