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本書內容包括與放射科相關的法律與法規;放射科基本配置;放射科規章制度;醫學影像檢查操作規范;醫學圖像質量控制標準;醫學影像診斷報告規范;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放射信息系統及大數據管理規范;放射科教學管理規范;放射科科研管理規范;放射科藥物使用規范;介入放射管理規范;介入放射診療技術管理規范;縣域放射科或影像中心建設與管理等放射科質控與管理的各個方面。
]]>
第一章與放射科相關的法律與法規 / 001
第一節 與放射科相關的法律 / 001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 002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003
三、 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 / 003
四、 放射性核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004
第二節 與放射科相關的法規 / 007
一、 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 007
二、 放射診療管理 / 008
三、 X線檢查放射防護及影像質量保證 / 009
四、 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 / 010
五、 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與標準 / 011
六、 放射防護監督員管理規定 / 013
七、 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 / 013
八、 關于醫學影像質量控制中心管理規定 / 014
第二章放射科基本配置 / 016
第一節 放射科基本布局 / 016
一、 放射科診療部門基本布局要求 / 016
二、 放射科介入手術室基本布局要求 / 018
第二節 放射科人員配置 / 018
一、 放射科人員要求 / 018
二、 放射科人員配置 / 019
三、 放射科診斷部門人員準入要求 / 020
四、 放射科介入部門人員準入要求 / 020
第三節 放射科設備配置 / 021
一、 設備配置 / 021
二、 設備配置條件 / 023
三、 技術準入要求 / 024
第三章 放射科規章制度 / 026
第一節 放射科組織管理制度 / 026
第二節 放射科人員崗位職責 / 026
一、 放射科崗位職責 / 026
二、 放射科各類人員職責 / 029
第三節 放射科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制度 / 033
一、 放射影像質量安全管理與控制及持續改進體系 / 033
二、 放射影像質量控制的主要指標及定義 / 033
三、 放射影像檢查適應證、檢查規范實施制度 / 035
四、 放射影像數據采集和圖像獲取的制度規范 / 036
五、 放射影像檢查質量和診斷報告質量管理與控制的制度 / 037
六、 設備質量控制與管理制度 / 038
七、 放射影像危急值報告制度 / 038
八、 放射科定期影像質量總結與持續改進制度 / 039
九、 放射影像疑難病例討論會制度 / 039
十、 放射影像病例隨訪及討論會制度 / 039
十一、 遠程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質量控制制度 / 040
第四節 放射科安全和質量管理制度 / 041
一、 應急、搶救預案 / 041
二、 放射防護制度 / 042
三、 信息安全 / 043
四、 四防安全 / 043
五、 實驗室生物安全 / 044
六、 報告質量控制管理 / 045
第五節 放射科進修生、實習生、研究生、規范化培訓醫師管理制度 / 045
第六節 放射科科研管理相關制度 / 046
一、 放射科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 046
二、 放射科科研數據管理制度 / 047
三、 放射科科研培訓制度 / 047
第七節 受檢者隱私保護制度 / 048
第四章 醫學影像檢查操作規范 / 051
第一節 X 線檢查操作規范 / 051
一、 X 線檢查操作基本原則 / 051
二、 頭部 / 052
三、 胸部 / 052
四、 乳腺 / 054
五、 腹部 / 054
六、 脊柱 / 055
七、 上肢骨與關節 / 057
八、 骨盆 / 059
九、 下肢骨與關節 / 060
十、 消化道X 線造影 / 063
十一、 其他X 線造影 / 065
第二節 CT 檢查操作規范 / 067
一、 CT 檢查操作基本原則 / 067
二、 頭部 / 067
三、 頸部 / 071
四、 胸部 / 073
五、 腹部 / 077
六、 盆腔 / 082
七、 脊柱 / 084
八、 四肢骨與關節 / 085
第三節 MRI 檢查操作規范 / 091
一、 MRI 檢查前準備和注意事項及檢查技術與序列 / 091
二、 頭部 / 094
三、 頸部 / 100
四、 胸部 / 102
五、 腹部 / 104
六、 盆腔 / 113
七、 脊柱 / 121
八、 四肢骨與關節 / 125
九、 常見疾病的檢查規范 / 131
第四節 PET/CT 和PET/MR 檢查操作規范 / 138
一、 PET/CT 檢查操作規范 / 138
二、 一體化PET/MR 檢查操作規范 / 141
三、 圖像后處理 / 153
第五章 醫學圖像質量控制標準 / 157
第一節 X 線圖像質量控制標準 / 157
一、 醫學圖像質量的基本要求 / 157
二、 圖像解剖結構及細節評價 / 157
三、 X 線圖像質量評估 / 158
第二節 CT 圖像質量控制標準 / 158
一、 概述 / 158
二、 頭部 / 159
三、 頸部 / 161
四、 胸部 / 162
五、 腹部 / 163
六、 盆腔 / 166
七、 脊椎 / 166
八、 四肢骨與關節 / 167
第三節 MRI 圖像質量控制標準 / 168
一、 頭部 / 169
二、 頸部 / 172
三、 胸部 / 172
四、 腹部 / 173
五、 盆腔 / 177
六、 脊柱 / 179
七、 四肢骨與關節 / 180
第四節 PET/CT 和PET/MR 圖像質量控制標準 / 184
一、 正電子放射性顯像劑的質量控制 / 184
二、 融合顯像設備的質量控制 / 184
三、 工作流程質量控制 / 186
第六章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規范 / 195
第一節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格式規范 / 195
第二節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格式和內容的基本要求 / 200
一、 人文資料 / 200
二、 臨床診斷或信息 / 201
三、 檢查部位和檢查方法 / 201
四、 檢查方法 / 201
五、 醫學影像學表現 / 201
六、 醫學影像診斷 / 202
七、 醫師簽名和檢查時間 / 203
第三節 遠程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內容規范 / 203
一、 遠程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書寫形式與要求 / 203
二、 遠程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的書寫資質要求和診斷報告審核制度 / 203
第七章 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放射信息系統及大數據管理規范 / 205
第一節 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管理規范 / 205
一、 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分類 / 205
二、 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臨床功能要求 / 206
三、 圖像存儲質量要求 / 207
四、 網絡傳輸質量要求 / 207
五、 顯示終端質量要求 / 207
六、 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管理要求 / 208
第二節 放射信息系統管理規范 / 208
一、 放射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與任務要求 / 209
二、 放射科信息化系統管理規范 / 211
第三節 院間信息系統管理規范 / 212
一、 醫學影像數據中心質量控制 / 213
二、 院間信息系統相關醫學影像醫療業務鏈質量控制規范 / 213
三、 院間信息醫學影像平臺軟件對質量控制的影響 / 214
四、 院間信息醫學影像應用網絡平臺及終端質量控制因素 / 214
五、 院間信息醫學影像平臺管理規范對質量控制的影響 / 215
第四節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關管理規范 / 216
一、 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研發規范 / 216
二、 醫學影像人工智能應用規范 / 218
第八章 放射科教學管理規范 / 221
第一節 放射科教學管理架構 / 221
第二節 教學崗位配置及職責 / 222
一、 教學崗位配置 / 222
二、 教學崗位職責 / 223
第三節 教學質控規范 / 225
一、 放射科管理機構建立及培訓教師的管理 / 225
二、 放射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實施管理 / 225
第九章 放射科科研管理規范 / 229
第一節 放射科科研管理架構及主要科研工作 / 229
一、 科研管理架構 / 229
二、 主要科研工作 / 229
第二節 科研崗位配置及職責 / 230
一、 科室科研人員的基本要求和職責 / 230
二、 科室科研的規章制度及獎懲措施 / 231
第三節 實驗室管理制度 / 232
一、 實驗室管理制度概要 / 232
二、 動物實驗室的基本要求 / 232
三、 動物實驗的環境控制設施及管理 / 233
四、 實驗室生物安全制度 / 233
五、 人工智能實驗室管理制度 / 234
第四節 科研質控規范 / 236
一、 研究生開題、中期考核、預答辯、答辯 / 236
二、 研究設計的質量控制 / 238
三、 研究過程的質量控制 / 238
四、 論文的質量規范 / 239
第十章 放射科藥物使用規范 / 241
第一節 碘對比劑使用規范 / 241
一、 適應證 / 241
二、 禁忌證 / 241
三、 使用前準備 / 242
四、 腎功能正常患者血管內使用碘對比劑原則 / 242
五、 急性腎損傷高危因素患者血管內使用碘對比劑原則 / 242
第二節 釓對比劑使用規范 / 243
一、 釓對比劑簡介 / 243
二、 適應證 / 243
三、 禁忌證 / 244
四、 使用前準備 / 244
五、 特殊人群釓對比劑使用原則 / 244
第三節 鋇類對比劑使用規范 / 245
一、 適應證 / 245
二、 禁忌證 / 245
三、 使用注意事項 / 246
四、 并發癥及處理 / 246
第四節 對比劑使用患者知情同意書規范 / 246
一、 簽署意義 / 246
二、 主要內容 / 247
三、 其他 / 247
第五節 對比劑使用不良反應及處理原則 / 249
一、 對比劑使用不良反應 / 249
二、 不良反應的處理原則 / 250
第六節 放射科輔助用藥規范 / 251
一、 抗膽堿類藥物使用規范 / 251
二、 鐵制劑使用規范 / 252
三、 腸道清潔藥物使用規范 / 252
四、 利尿劑使用規范 / 253
五、 血管擴張劑使用規范 / 253
六、 降心率藥物使用規范 / 254
第十一章 介入放射管理規范 / 256
第一節 介入放射設置規范 / 256
一、 介入放射的組成及隸屬關系 / 256
二、 介入放射的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 256
三、 介入放射醫師隊伍的構成與基本要求 / 257
第二節 介入放射醫師的配置規范 / 257
一、 醫師基本要求 / 257
二、 醫師分級 / 257
三、 手術權限 / 258
四、 準入與授權 / 258
五、 考核與再授權 / 258
第三節 介入放射手術室的管理規范 / 259
一、 介入放射手術室布局和專業管理 / 259
二、 放射介入手術室制度 / 260
三、 介入手術室安全管理 / 262
第四節 介入放射病房管理規范 / 263
第五節 介入放射門診的管理規范 / 265
第十二章 介入放射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 268
第一節 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 268
一、 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 268
二、 人員基本要求 / 269
三、 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 269
四、 培訓管理要求 / 270
五、 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規范 / 271
六、 冠狀動脈球囊成形術與支架植入術操作規范(2022 年版) / 271
第二節 綜合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 283
一、 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 283
二、 人員基本要求 / 284
三、 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 284
四、 培訓管理要求 / 285
五、 綜合介入診療技術規范 / 285
六、 中國肝細胞癌經動脈化療栓塞(TACE)治療臨床實踐指南
(2023 年版) / 285
第三節 外周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 297
一、 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 297
二、 人員基本要求 / 298
三、 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 298
四、 培訓管理要求 / 299
五、 外周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規范 / 300
六、 中國門靜脈高壓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臨床實踐指南
(2019 年版) / 300
第四節 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 307
一、 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 308
二、 人員基本要求 / 308
三、 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 308
四、 培訓管理要求 / 309
五、 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規范 / 310
六、 腦血管造影術操作規范中國專家共識 / 310
第五節 限制類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 315
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 / 315
二、 腫瘤消融治療技術 / 319
三、 限制類介入診療技術規范 / 322
第十三章 縣域放射科或影像中心建設與管理 / 327
第一節 縣域放射科或影像中心建設要求 / 327
一、 基本要求 / 327
二、 功能定位 / 328
三、 業務能力 / 329
第二節 縣域放射科或影像中心管理 / 330
一、 規章制度 / 330
二、 醫學影像檢查操作規范 / 331
三、 醫學影像圖像質控標準 / 331
四、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規范 / 331
五、 介入放射管理規范 / 332
第三節 縣域放射科或影像中心信息化管理 / 332
一、 信息化建設相關要求 / 332
二、 放射科“云影像”管理 / 333
三、 緊密型醫共體影像中心信息化建設 / 334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 ISBN | 9787117387057 |
| 條碼 | 9787117387057 |
| 編者 |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 著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 譯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開本 | 大16開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176 |
| 字數 | 697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紙張 | 一般啞粉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